東南亞背包客獨旅24天的感觸和收穫,終究還是歐洲比較迷人?
在文章開頭我必須先澄清,以下的內容純粹屬於個人心得分享,並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哦!
Once you have traveled, the voyage never ends but is played out over and over again in the quietest chambers. The mind can never break off from the journey.”
前情提要
我在2024年4月進行了為期22天的歐洲背包客獨旅,總共造訪歐洲7個國家、8個城市,總花費67,789台幣(含機票住宿及紀念品等所有開銷),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獨自出國旅遊,詳細的心得跟收穫與開銷等細節我總結在這篇文章。
結束了歐洲之旅後的我像吃了無敵星星一樣,除了更認識自己的能耐以及喜惡,也深深著迷歐洲大陸的歷史脈絡和古蹟遺址,但我明白這只是世界的其中一個角落,絕不能侷限自己的眼界及世界觀,於是我決定再前往同樣是從未去過的土地,拜訪既親近卻又陌生的土地,開啟了2024年5~6月的這趟東南亞背包客獨旅。
由於前趟旅程不斷跨國移動的型態讓我深感疲憊,也認知到這並不是最適合深入了解一個城市/國家的方法,於是這次我調整了策略,僅在24天內規劃了3個國家、5個城市,分別是新加坡、馬來西亞(麻六甲、吉隆坡、檳城)及泰國(曼谷),總花費25,389台幣(含機票住宿及紀念品等所有開銷)。
最主要的收穫
1.對數位遊牧的工作型態有更深的認識
東南亞由於住宿/生活成本相對低廉,在這裡可以遇到許多從歐美來旅居的數位遊牧族群,他們的作息相對其他旅者而言規律許多,早睡早起,平日白天幾乎都會黏著筆電工作,也比較無心與旅客交流。
這算是對自己很珍貴的體悟,深深的把我原先對於「數位遊牧」、「work everywhere」的粉紅泡泡給戳破,雖然這類型的工作型態確實提供了很大的彈性,但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和心得,若是希望有穩定輸出的工作品質,還是必須得有一個穩定且容易專注的工作空間才可以。
再者是旅行、工作、生活三者不同心態的切換困境,經歷這次的近距離觀察,綜合自己的旅行經驗,可以想見一邊旅行一邊工作會給我帶來的幸福感可能沒有想像中的多,除非真的非常喜歡一個國家/城市,否則在同一個地方待超過1~2個星期,原本感到新鮮興奮的人事物也會很快變得乏味。
2.親身體會多元民族共融的社會情況
身處在台灣的我很難體驗到路上充斥著各種不同文化/國家背景的人,但實際走訪了新加坡以後,透過其密集且多元民族共融的社會情況讓我有了更廣而深的人生體驗。
在新加坡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從中國城移動到小印度、阿拉伯區,對於還未親自走訪中國、印度、中東國家的我而言就是非常方便快速體驗不同文化的最佳方式,讓我用了最低的成本來拓展自己的眼界和人生體驗,也因為新加坡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經濟地位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才進駐,在路上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人種參雜其中,著實是在台灣、甚至在歐洲都很不容易見到的有趣景色。
然而,雖然含有多個不同且密集的文化族群聚落,但還是很明顯可以感覺到各族群各守一方土地的分離情況,即便如此,我認為一塊土地上不同族群的人能共居共融、互相尊重,已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最後悔的事情
1.沒做好各個城市的研究
由於這趟東南亞旅程主要是探索新城市及文化,雖然拉長了天數讓行程不那麼緊湊,但我沒針對各個城市的特色背景及我個人的喜好來規劃停留天數,導致常常在同一個城市待太久而感到乏味。
由於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殖民背景因素,當地遺留下來的歷史古蹟不多也很分散,而且許多特色古蹟都有濃厚的華人文化,對於同樣是華人的自己而言就相對沒那麼有吸引力,而我自己就是偏好遊覽歷史古蹟的一派,對於城市內的餐廳及娛樂較不感興趣,所以在同一個城市待到第3~4天左右就很容易感到無趣,這點完全是自己功課沒做好的問題。
反倒是停留天數相對較短的泰國由於有暹羅王朝的歷史背景,在距曼谷約1.5小時火車的大城遺址就讓我非常驚艷!
2.低估氣候差異
常聽人說東南亞普遍氣候炎熱,但沒有親自體驗過倒還真不能理解。
在新加坡時由於是臨海地帶,除了氣溫高以外也非常的悶熱,雖然市區內高樓林立所以常有陰影或百貨商場可以避暑,但確實無法長時間待在戶外,就連在路邊進行道路施工的工作人員都是傍晚才開始作業到晚上。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時則是由於捷運及商場內的強勁冷氣與戶外溫度形成強烈對比,而導致沒有準備好的我在當地中暑發燒,足足休息了兩天才恢復正常體力。
雖然氣候差異這點在前一趟歐洲旅程就已經深受其害,沒想到來到東南亞還是再次受到影響,也許不管到哪個新的區域生活/旅遊,氣候的適應都會是免不掉的一關。
整趟旅程行程表
新加坡👉🏻(巴士)👉🏻馬來西亞麻六甲👉🏻(巴士)👉🏻馬來西亞吉隆坡👉🏻(飛機)👉🏻馬來西亞檳城👉🏻(飛機)👉🏻泰國曼谷
整趟旅程開銷
獨旅的好處就是你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開銷,只把錢花在對自己有最大效益的地方,因此我並沒有參觀所有人家說 “必去” 的景點,只有挑選自己認為真正有價值的地方去。
住宿的部分一路都是住在背包客棧,東南亞跟歐洲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東南亞的背包客棧大多都沒有共用廚房,但住宿成本都相對低廉許多,常常可以用便宜的價格找到品質好、空間大的旅宿,雖然少了下廚跟採購食材的樂趣,但也因此嘗試了更多美味的異國料理~
這整趟旅程我都是使用TravelSpend這款app來進行預算管控,是一款非常直觀好用的app,他提供許多指標讓使用者很好管控預算,詳見我額外寫的這篇文章。
開銷細項(NTD)
- 機票: 6,989
- 住宿: 6,606
- 餐廳&小吃:4399
- 內陸交通: 2,117
- 其他費用(旅平險,網路..etc.): 1,915
- 超市:1,337
- 景點門票: 786
- 紀念品: 727
- 其他: 1,083
- 賭場收入:+575
特別澄清最後一項的賭場收入,是在新加坡拜訪金沙酒店時發現附設的賭場有針對新訪客提供10 SGD的免費投注金額,於是我就抱著見世面的心態使用這10 SGD贏回了約 24 SGD~
總結
會規劃東南亞旅程主要也是希望多給自己不同文化的洗禮,讓自己更清楚哪種文化、社會氛圍、生活形式是符合自己的特質與需求,針對這個目標而言,這趟旅程完全有達到目標!
東南亞旅行可以用相對低廉的成本拓展視野及結識旅伴,許多歐美旅者也因為此處的文化與他們相差甚遠而深深被東南亞吸引,但身為亞洲人則容易因爲彼此之間文化背景重疊較高而失去了新奇感(像我就是)。
許多人或許會對東南亞有一種「很危險」的印象,但實際上走訪了幾個國家後會發現並不其然,決大部分的人都蠻熱心善良,也可能是因為自己的亞洲臉孔而比較不會吸引到專門針對旅客下手的惡意人士,即便感覺相對安全,不論去哪裡都還是需要保持警覺,並且要有捍衛自我人身/財務安全的基本能力才是~